大明: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577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77节 (第2/3页)

世史学家夸赞的朱瞻基为什么放弃辽阔的奴儿干都司了,除了那些史学家嚷嚷的节省军资,天气寒冷,不好防守,人口稀少,价值不高等等之外,最核心的他们都没有说,因为朱瞻基没有领土意识,没有作为大一统国家的版图意识!

    ??一寸江山一寸血,守得住要守,守不住也得守!

    ??天冷可以穿衣,不好防守可以建城,人口稀少可以迁移,军资不够可以运输,钱不够,成本过高?

    ??拿成本来衡量领土?

    ??这如果在后世有人说沙漠或大海或森林或高山没用,管也管不过来,也不适宜人居住,还不好防守,成本很高,还经常有自然灾害,应该放弃这一片领土,信不信会被所有国人的口水淹死!

    ??朱瞻基丢掉了奴儿干都司,也可以说他亲手扎破了大明的肾脏,日后的大明朝就如同被卖了一颗肾一样,没多少气力地活着,坐着的时候看不出来虚弱,也能活动下,就是虚得很。

    ??如果不是有一些命硬的家伙当了梁柱,大厦早就倾倒了。

    ??丢一片领土,不是朱瞻基一个人的耻辱,回顾历史总可以发现相似之处,像是汉唐,巅峰时期的领土是多广袤,可坚持不了几年,就萎缩了许多,这其中大部分是被动丢掉领土的。

    ??儒家的领土意识是不够强的,官员与军士的领土意识也是不够鲜明的,他们接受更多的是使命,是职责。“人在城在”是始于职责,而不是始于领土意识。

    ??想到这些,朱允炆传召了内阁大臣、杨士奇、李-志刚、孙-文举、邹缉、程济一等人。

    ??在众人行礼之后,朱允炆直言:“大明山河是将士们用命打下来的,江山之下,寸寸白骨,若后人守不住这些领土,那将士的亡魂是不会安息的,朕思虑再三,想在社学、县学、府学与国子监教材中,添加山河篇章,以告诉所有学子,大明的山河到哪里,大明的日月能照亮在哪里,你们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??“山河篇章!”

    ??杨士奇、解缙、邹缉等人心头一震,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,对于教导学子而言是极好的。

    ??解缙深深看着朱允炆,没想到他反击王坦等人的方式,竟是立足千秋,植根文教!

    ??“臣等没有意见。”

    ??杨士奇等人商议了下,纷纷表态。

    ??朱允炆严肃地看着众人,说:“所以,日后谁丢了大明山河一寸土地,都是耻辱的罪人!谁为大明山河开疆拓土,谁守护大明江山不为外敌入侵,谁就是大明的功臣!这个立意,你们明白吧?”

    ??解缙的喉结鼓动了下,脸色有些不好看。

    ??杨士奇等人一时之间也沉默下来。

    ??山河篇章自然是好的,但如果加一句“开疆拓土”是功臣,这样的话会不会带来问题?若是后人凭借着这句话频频对外发动战争,攻略其他国家,乱占领土,大明还有什么礼教,还有什么宗藩吗?

    ??这样的话写入教材,多少有些咄咄逼人的态势,若其他国家的使臣看到了,或这些话传入其他国家耳中,他们会怎么想?

    ??大明的邻国不少啊,那些原本修好大明的国家会不会因此而畏惧,继而在沉默中选择对抗?

    ??一旦陷入几线作战,大明也是吃不消的。

    ??解缙衡量再三,开口:“皇上,写山河篇章,臣极是支持,然若将开疆拓土写入其中,不免有侵略他国之意,不妨以守护大明山河为主旨拟写教材。”

    ??杨士奇见解缙如此说,也劝道:“开疆拓土自是国之功臣,或可将其隐在事件之中,而不直接提到,也好免去不少麻烦。”

    ??其他儒士也不赞同直接写“开疆拓土”。

    ??朱允炆思忖一番,最终接受了众人的意见,宣传大明山河,宣扬保家卫国,将开疆拓土,马革裹尸隐入故事之中,不直接提及。

    ??在处理好这件事之后,朱允炆召见了户部尚书夏元吉与工部尚书郑赐,询问吴淞江疏浚与会通河疏浚之事。

    ??郑赐拿出宋礼之前送来的文书,难掩欣喜:“皇上,宋礼在山东发来消息,言说会通河疏浚日期应会缩短半年以上。”

    ??朱允炆看着一脸笑意的郑赐,道;“宋礼治河还是颇有能力的,他能将疏浚河流与移民结合在一起,调移民之力参与其中,倒是用了心思,加快了不少进度。”

    ??郑赐连连点头:“多少也算是为移民做点实事了。”

    ??这倒是真的。

    ??移民在收拾好庄稼之后,冬天里也没多少事干,与其闲着,还不如去挖河赚点-零花钱。会通河专款专用,每个月定期发放,从不赊欠,用的还是中央钱庄的招牌,没有人会坑了百姓。

    ??往年服徭役都是免费苦力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