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七零女场长 第59节 (第2/3页)
签字,从财务手中接到一沓厚厚的钱,再转手交给了在一旁等候的闺女。 ??杨君苏笑着说道:“爸,你借钱可是黄书记特批的,这说明什么?说明你有面子啊。你们场部这么多人,你是第一个从场部借到钱的。” ??“嗯嗯,有面子。”就是没钱了。 ??杨君苏拿到钱,就去新成立的集资建房工作组交了钱,她要的是100平带院子的平房,场部的成本估算是每平米20块钱,她要交2000块。 ??她做完这一切后,叶香云才知道消息。 ??她一听到自己家竟然欠了农场2000块钱后,吓得人都傻了。 ??叶香云一见到杨君苏和杨利民,就歇斯底里地嚷道:“你们爷俩为啥不跟我商量商量?两千块呀,咱家要多少年才能还清?” ??杨君苏淡定地说道:“咱们是借钱的,是大爷,你怕什么?该担心的是场部。” ??叶香云继续嚷:“你懂个啥,我这人欠了别人的钱就睡不着觉。” ??杨君苏道:“我跟你刚好相反,别人欠了我的钱,我才睡不着觉。”所以,她从来不借钱给别人。 ??杨利民心中也挺忐忑,但一想到,他借的钱是黄书记特批的,同事中第一人,想起同事们那种惊讶敬佩的目光,他心中涌起了一种别样的情愫。谁都不敢借,就他敢。他家马上就有第二套房子了,新房。以后是穷了,但有面子呀。 ??等到房子建好后,他就请这些人去新房吃饭,好好地震撼震撼他们。 ??这种虚荣心冲淡了杨利民借钱的忐忑不安。 ??他看叶香云这样,十分看不上:“君君妈,你能不能有点出息?不就两千块钱吗?那也叫个事儿?” ??叶香云:“……”说得你有几千块似的。 ??叶香云跟这爷俩说不通,心中既憋屈又惶恐,于是便去找牛婶吴婶他们诉苦。没多久,家属区的人都知道杨君苏父女俩向场部借了两千块钱。 ??大家先是诧异,接着议论纷纷。 ??有人说,他们太莽撞了,一下子借这么多钱,什么时候还完。 ??也有人说,杨君苏胆子太大,什么事都敢干。 ??也有人说,杨君苏那么聪明,肯定有自己的考虑,反正说什么的都有。 ??杨君苏再出门时,不断地有人向她打听借钱的事。 ??杨君苏云淡风轻地说道:“你卖红薯的没尝过红薯,提建议的不亲自参与,那像话吗?我不像有些人,提建议一箩筐,自己从不跟着做。我就是要跟着大伙一起做,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” ??大家只能说:“君苏,你的觉悟真是太高了,我们佩服。” ??第六十五章 奠基仪式(上) ??总场同意职工集资建房, 但只同意在四分场设一个试点。其他三个分场以后再说。原则上也只允许四分场的职工参与。这次跟着去建设新场的大部分职工是要留下来的,当然,部分科员干部后期还有可能调动。 ??总场办公室下通知让大家先交钱, 房子建好后, 按最后的成本计算, 多退少补。 ??当时有意向建房的很多,但真正交钱的时候不少人又犹豫了。杨君苏能理解,她记得集资建房这事在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实行。他们目前应该算头一批, 有人犹豫有人观望很正常。 ??而且农场很多人家住得比城里宽敞,相较之下, 对房子的需求也没有城里工人那么大。最先交钱的是家里人口多, 住得拥挤的,或是有儿子即将结婚的。另外就是转业军人, 他们多是拖家带口, 对房子是刚需。等着农场分房,不知哪年哪月。农场就算建房也是建宿舍楼和筒子楼。像杨君苏家住的那种带院子的房子, 必须得是科员以上才能分到, 还得排队。杨利民当初能分到是因为他在农场呆的时间长,又赶上了好时候。 ??也有工人想向场里借钱,但基本都没批准, 还有人问杨君苏借怎么就批了,财务室回应说:“人家是提建议的人, 何书记特批的。你有本事也去找场长和书记给你特批。”要借钱的工人自然不敢去找场长书记, 场部临时制定一条规章:科员以上级别的职工才可以向场里预支工资, 场部批准的标准有两条:一对场里有特殊贡献, 二家里确实有困难。 ??这么一算, 符合条件的不多。而且大家一看, 借的钱也是自己未来的钱,又不是真的找场里借的,不如就算了。最后想参加集资的就找亲戚朋友借钱,大部分也都凑上了。 ??当时写报告时,杨君苏做的成本估算是每平米10块钱,场部的预算是每平20块,按照现在的物价来说是有点高了。她猜测场里是故意往高了估,若是估低了,钱不够,后面再让职工补交,大家难免会有情绪。但估高了往回退钱那又不一样了。 ??她估算的成本是有根据的,这个年代,农村建造三间土坯房也得500,他们农场建的可是砖瓦房,还带院子,造价肯定得翻倍,楼房的造价更